当前位置:首页-->北语教授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

曲德林 李 杨 杨庆华 赵金铭 张 普
崔永华 崔希亮 宋柔 韩经太 方 立
王 宁 张延风 朱文俊 郑懿德 方铭
刘镰力 曹志耘 阎纯德 许树安 王 还
石定果 常敬宇 吕文华 刘珣 谢小庆
邱鸣 郑万鹏 杨惠元 李庆本 王振亚
张博

曲德林,男,1943年出生,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毕业,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化工系统工程、过程设计及管理。已完成科研项目十余项,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二项,七五、八五攻关项目二项,其他均为省部级资助项目;共获省部级以上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6篇被SCI 、EI等权威文献索引摘录,并有译著一本。代表论文有 An Efficient Decomposition Algorithm for weighed process J. Chem. Eng. Japan, 25(5), 1992. An Encoding System for Group Contribution Method 和 A Decoding system for Group Contribution Method J. Chem. Infor. and compu, soi, 32(5), 1992. An Efficient Logical Design Method f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Database 和 A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Estimation system with Route Choosing Sekiyu Gakaishi, Japan,38,1995.
李杨, 女1942年出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汉语学院院长、教授、北京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管理工作,学术专长的课程及教学(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主要著述有专著《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对外汉语本科教育研究》、论文《论汉语言专业课程体系》、《语言教学中的限定与自由》等数十篇。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发表有关丁玲、陈学昭、袁昌英、赵清阁、杨沫、熊塞声、张抗抗、铁疑等十多位女作家评传。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太阳梦见我》(1991)获第三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杨庆华,男,1939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1966年北京外国语学院英文系结业。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教学、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及汉语。曾参加《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的校勘工作,并编著《唐人对外友好诗选注》、《古典诗词百科描写辞典》(与人合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赵金铭,男 1940年出, 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教授,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近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专著为《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主要论文有《敦煌变文中所见的"了"和"着"》、《〈游仙窟〉与唐代口语语法》、《"我唱给你听"及相关句式》、《现代汉语补语位置上的"在"和"到"及其弱化形式"de"》、《现代汉语中"v.de"格式的分化及其后续成分的省略》。任中国语言学会秘书长。1996年曾获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第二届孺子牛金球奖。
张普 ,男,1942年出生,教授,语言信息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现担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北京市语言学会副秘书长、中文信息学会计算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还担任巴黎"莫必斯"多媒体光盘国际大奖赛国际评委。曾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六五、七五、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汉语信息处理有关国家标准制定项目等重要汉语信息处理项目。主持的"普及型汉字输入方法"等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能源部科进步二等奖、北京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奖项。曾参加《汉语大字典》的编写工作,主编《中华小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分卷》、《语言自动处理》等,著有《汉语信息处理研究》、《汉字编码键盘输入文集》等。近年来致力"语言知识动态更新"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提出流通度理论及其基本量化方法、语感的量化及其计算机模拟、第三代的动态流通语料库的建设等面向21世纪和网络的重要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新课题。
崔永华,男,1948年出生,中文硕士,研究员,主要社会兼职为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委员、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老舍研究会副会长、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为汉语语法、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学技巧》(主编)、《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项目主持人);合作编写《标准汉语教程》、《学汉语》、《听、说、看中国语》等教材。代表论文有:〈〈 与褒贬义形容词相关的句法和语义问题〉〉、〈〈"连…也…."句式试析〉〉等;
崔希亮 男,1960年出生,文学硕士,教授,校长助理,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和汉语熟语。已发表论文有《论"连...也/都..."结构的多重语言信息》、《并列式双音词的结构模式》、《语言交际能力与话语的会话含义》、《人称代词修饰名词时"的"的隐现问题考察》、《汉语三字格惯用语考察》、《话语的潜台词与交际策略》、《汉语四字格的平起仄收律-统计及分析》、《汉语"连"字句的语用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立场和方法透视》、《普通话字音的异读及正音对策》、《汉语"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等, 主要著作有《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语言学和汉语教学》(编委)、《新视角汉语语法研究》(副主编)。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宋柔, 男 ,1946年出生,理学硕士,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智能软件工具、语言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发和教学工作,近年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语言信息处理。近十年来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另有多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与企业合作的项目。在符号处理语言的实现工具、自然语言处理的软件工具、汉语篇章处理、汉语分词系统、计算机辅助汉语校对系统等方面取得国内外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发表论文20余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软件产品6种10余个版本,其中4种6个版本已经取得软件著作权,多次向微软公司等国内外著名软件企业转让技术,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获奖人。
韩经太,男,1951年出生,文学硕士,教授,现为中国古代文学学会筹备委员会理事,中国旅游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典诗学、中国古代诗词、中国古代思想史等人文科学研究。代表专著有《中国诗学与传统文化精神》、《心灵显示的艺术透视》、《宋代诗歌史论》、《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诗学美论语诗词美境》。发表学术论文有《中国古典诗学新探四题》、《论中国古典诗歌的悲剧性美》、《中国诗学平淡美理想》、《论宋诗谐趣》等80余篇。专著《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入选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办公室《传统文化研究丛书》。1996年获准入选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第一、二等级。现正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多项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
方 立 男,1942年出生, 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 现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应用语言学学会副会长,BFT 英语专业委员会主任。1992年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乔姆斯基的早期句法理论与当前语言学界的争鸣》获首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995年获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首届"孺子牛金球奖"之荣誉奖。主要研究领域为数理语言学、逻辑语义学、转换-生成语法、非转换-生成语法。发表、出版论著、译著八十余项。代表著作为《数理语言学》和《逻辑语义学》。(国家重点课题)。
王宁,男 1955年出生,教授。1989年在北京大学英语系获博士学位, 论。1990-91年获荷兰皇家科学院博士后基金,应邀前往乌德勒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专攻后现代主义。现任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国际文学了理论学会秘书长、国际比较文学协会文学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后现代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出版5本专著和2卷本《王宁文化学术批评论文集》,中英文论文共300多篇。曾获加拿大诺思洛普-弗莱文学理论奖金、挪威易卜生研究基金、加拿大政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等。代表作品有:《比较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深层心理学与文学批评》、《多元共生的时代: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比较研究》、《后现代主义之后》、《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等。
张延风, 男 1944年出生,教授,196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多年从事艺术文化研究。专著有《法国现代美术》、《中西方文化掇英》,《西方文化艺术巡礼》、《中国艺术史》,翻译出版了《黑非洲艺术》和世界艺术史名著《世界艺术史》。现正在从事中西方艺术比较和文化艺术研究。
朱文俊,男, 1941年出生,教授,外国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北京语言学学会语言与文化分会会员。多年从事人类语言学、词语语义学、翻译理论、符号学方面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近40篇,代表论文有 "声音的象征意念"、 "英语语法研究的主要流派"、 "理解与对应"等。代表译著有 "历史语法学理论与汉语历史语法"。专著有 "现代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 "人类语言学论题研究"。 我国最早提出在外语教学中注入文化因素的学者之一。
郑懿德 女 1942年1月15日出生,毕业于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方言语法。著有专书《中国现代语言学家》、《汉语语法难点释疑》、《<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助读》(合著)、《现代汉语常用词语例解》(合著)。 所著论文《福州方言单音动词重叠式》曾获1978-1986年间北京市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其他代表性论文有《表比较的“有”字句》,《福州方言时体系统概略》等。
方铭,男,1964年出生,文学博士,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屈原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究,兼及文献、思想、宗教、历史等。著有《战国文学史》、《人天眼目》(注释)、《期待与坠落:秦汉文人心态史》、《东周列国》(春秋卷)(战国卷)(合著)《儒家经典与中国文化》(合著)等,主编或合作主编有《中国儒学文化大观》、《中华监察大典》等数十种,发表论文及评论等60余篇。
刘镰力,女,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研究员。1941年12月10日出生。196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自1991年始,从事国家级标准化考试--汉语水平考试(HSK)的研制工作,负责研制高等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和基础汉语水平考试[HSK(基础)],主要论文有《在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语言的实践性》、《谈谈汉语文选课教学》、《关于高等汉语水平考试的设计原则和试卷构成》《HSK(高等)的内容效度与题型开拓》等。
谢小庆,1951年生,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与教育测量学。1998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1999-2000年在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ETS)完成博士后研究。主要专著有《心理测量学讲义》、《因素分析》、《洞察人生--心理测量学》(获1993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科研优秀专著二等奖)等。主持开发了广泛应用于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用于企业人事管理的《企业管理能力倾向测验》。发表"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的认识论意义"(《中国社会科学》85.1)、"信度估计的γ系数"(《心理学报》98.2)、"用于企业人事管理的《企业管理能力倾向测验》"(《心理学报》99.2)、"能力测量的一些尝试"(《中国考试》99.4)、"对15种等值方法的试验比较研究"(《心理学报》2000.2)等论文数十篇。担任中国心理学会测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理论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计算机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理论与方法指导委员会委员。
曹志耘,男,1961年出生,文学博士,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话研究中心主任,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理事,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方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与文化,已出版《严州方言研究》、《吴语处衢方言研究》、《金华方言词典》、《语言差异与文化心理──中外语言的文化学透视》、《广告语言艺术》等专合著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曾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金”、“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和“全国辞书奖”一等奖。
阎纯德,男,1939年12月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教授,《中国文化研究》主编、汉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女性文学教学与研究,其研究还兼及文化及汉学领域。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工作多年。四次赴法国执教,两度任客座教授。系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和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及女性文学研究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及香港中华文化总会顾问。著有《作家的足迹》、《作家的足迹·续编》、《瞿秋白》、《鲁迅及其作品》(法文)、《二十世纪中国女作家研究》等专著,发表论文《闻一多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最后辉煌》、《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道路》、《汉学和西方汉学研究》、《比较文化视野里的汉学及汉学研究》等百余篇;出版散文集《在法国的日子里》、《欧罗巴,一个迷人的故事》、《人生遗梦在巴黎》及诗集《伊甸园之梦》等,主编、合著《中国现代女作家》、《中国文学家辞典》(6卷)、《20世纪华夏女性文学经典文库》(10卷)、《华夏师魂》(4卷)、《汉学研究》(5卷)等二十多种书稿。 
邱 鸣,男,1958年出生,教授,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日文学比较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日本中世文学及中日古典文学比较研究。论文论著近二十篇。代表论文有《日本古典文学的汉籍摄入》(日文)、《太平记中中国古籍的引用形态》(日文)、《护良亲王的人物造型与中国古籍》(日文)。主要论著有《太平记的汉文学研究》(日文)。
许树安,男 , 1941年出生,教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有关文化史、思想史的研究。专著《古代选举及科举制度概述》一书于1987年获北京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合编《中国古代文化史》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
王绍新 1938年出生。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方向主要为汉语史及现代汉语词汇,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代表作品有《甲骨刻辞时代的词汇》、《量词“个”在唐代前后的发展》、《唐代诗文小说中各量词的运用》《唐诗中的场、遭、觉、回、度》、《从稼轩词中语气词的运用看宋词与唐代近体诗语气的一点差异》,合作译著《老街轶事》,现担任国家教委九五社科基金项目《隋唐五代量词研究》撰写人。任中国语言学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
王还,1915年9月12日出生,先后在昆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任教,现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中国语言学会第二届常任理事、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会员。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专著有:《门外偶得集》; 主编了《现代汉语频率词典》、《汉英虚词词典》、《汉英双解词典》、《"把"字句与"被"字句》、《简明汉英词典》。主要论文有"汉语词类问题"、"汉语动词述语的状语与补语和英语的状语"、"汉语和英语的被动句"。
刘珣  男,1940年出生,教授,现国家汉办对外汉语教学学术专家咨询小组成员,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主要论著有《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主编),代表论文有《迈向21世纪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略论近20年来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理论建设》、《语言教育学是一门重要的独立学科》、《也论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及科学定位》、《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试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基本原则——兼论世界汉语教学学科建设问题》、《汉语水平考试的设计与试测》等。
石定果,女 ,1946年出生,汉语文字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史、文字学。代表论文有:《略论日本语中的汉语词汇》、《汉语中古音系与日语吴音、汉语音系比较》、《计算机与中国古籍整理》、《会意汉字内部结构的复合程序》、《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现代书面汉语中的文言成分》、《从认知角度看汉字教学》等。专著有《说文会意字研究》。参与编写《汉语大字典》、《中华小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分卷》、《古代汉语词典》等。
吕文华 ,女 ,1940年出生,教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对外汉语语法方面的研究工作。出版专著《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对外汉语语法体系研究》、主编《基础汉语课本教师手册》,发表了《被字句与无标志被动句的变换关系》、《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体系》、《语法切分与分级》、《把字句的语义类型》、《外国人学汉语语用失误》、《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补语系统》等论文30多篇。
常敬宇,男 ,1940年出生,教授。曾任《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和《学汉语》主编。主要研究方向词汇学、修辞学、现代汉语语用学。出版专著有《语用·语义·语法》、《汉语词汇与文化》;合著有《近义词辨析》、《现代汉语》(词汇)、《汉语及习作》、《汉语语法修辞》(修辞)、《现代戏剧电影家传》、《汉字》(电影剧本)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多篇。
郑万鹏 男,1940年出生,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外国现、当代文学比较研究。主要著作有:《十九世纪欧美文学史论》、《〈白鹿原〉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在世界文学视野中》等。
杨惠元男,1945年出生,汉语速成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对外汉语教学论、第二语言速成教学和技能教学、研究方向紧密结合教学,从微观角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如何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果和效率,探讨进行汉语速成教学的规律。专著有《听力训练81法》、《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曾多次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李庆本,男,1965年出生,文学博士,教授, 现为汉语水平考试中心高等汉语水平考试研究室主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研究、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国思想史与学术史研究、汉语测试研究。曾发表《孟子的"性善论"与基督教的"原罪说"》、《东方文化研究的误区与盲点》、《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走向跨文化研究的美学》等学术论文40余篇。主要专著有《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美学》、《走出混沌:王国维读书与治学之路》等。
王振亚 男,1952年出生,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要著作及成果有《语言与文化》、《中专英语综合教程》。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张博,女,1957年出生,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词汇研究,主要著作为《汉语音转同族词系统性初探》、《简论汉语同族词的类别及其特征》、《先秦形容词后缀"如、若、尔、然、焉"考察》、《词义的相应分化与义分同族词系列》、《先秦有四声新证》、《组合同化:词义衍生的一种途径》、《"动宾结构+宾语"的条件及发展趋势》、《古代汉语词汇研究》等,1993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